戴上龙形头饰、撑起国潮风伞、选购年节伴礼……春节来临,全国各地处处洋溢着迎新春的节日氛围。大街小巷、线上线下,年货产品日益丰富,场景体验更加多元。
人间烟火处,年味正浓时。记者赴多地采访发现,新消费新场景,让家乡年味更浓。
应景消费
传统文化“添头彩”
“这是新上的龙形头饰,戴在头上特别应景儿。”河南省洛阳市洛邑古城景区门口西侧的一家汉服店里,店员手拿一条青色龙形头饰向顾客介绍。
在洛邑古城景区,一位游客身穿汉服、身披龙形配饰打卡拍照。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
在洛邑古城景区,两位小朋友展示龙形配饰。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
洛阳,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,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、悠久的文学传统以及深厚的人文精神体验,吸引了大批汉服爱好者前来打卡,带动汉服产业蓬勃发展。
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家汉服店里,一位头戴龙形头饰的主播在推广汉服文化。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
王静芳给一位小朋友佩戴龙形头饰。人民网记者 慎志远摄
铁丝做龙骨,长毛布料做龙背,扭扭棒组成龙角、鳞片、眼影,或斜盘可爱风,或正戴霸气风,这个春节,龙形头饰格外走俏。
“在汉服展示中,头饰占比较大,搭配不同的头饰,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审美。”龙形头饰的制作者王静芳告诉记者,手里还不停地忙着制作头饰。
为了能在春节前夕赶制出新品——龙形头饰,王静芳反复查阅资料、了解细节、构思设计……经过2个月的反复打磨,终于做出适合汉服的“中国龙”。
“近年来掀起的‘国潮’热,让越来越多消费者把春节服装定位为‘新中式’,古风头饰供不应求,让我的业务量增加了好几倍。”王静芳开心地说。
据了解,仅在洛阳老城区,汉服店就有800多家。2024年元旦期间,汉服消费占比约18%,均价200元左右,带动汉服租赁消费超2000万元。
个性消费
反向定制“辟新路”
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一家制伞厂里,雷鹏琳展示根据网友留言设计的镭射反光伞。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
“喏,就是这把伞!”雷鹏琳拿起一把镭射反光伞对记者展示。
临近农历春节,很多制伞厂已经放假,但最近走红网络的雷鹏琳却没有闲下来。作为一家制伞厂的老板,他正忙着跟设计师对接最新款式。
雷鹏琳回忆说,2022年5月,有网友在伞厂的官方账号评论区留言:“叔,我走夜路怕被车撞,想要一把镭射反光伞。”“那条留言点赞很多,我一看就知道,这东西不难,能做出来。”于是立即安排工厂生产,一上架就卖了7万多把。
雷鹏琳展示专为情侣设计的双人伞。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
在雷鹏琳办公室里,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伞柄。人民网记者 王丽玮摄
开通短视频账号,根据评论区留言反向定制雨伞,尝到甜头的雷鹏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他不仅陆续开发出夏天用的风扇伞、专为情侣设计的双人伞、垂着帘子的挡雨伞、能方便垂钓者的钓鱼伞,还推出国潮风伞,打入“二次元”,因为被网友各种“求伞”而火爆出圈。
“小姐姐喜欢偏古风,我们就出了京剧脸谱、唐装美女的伞;一部动漫火了,我们就去谈版权,设计出系列伞制产品。”雷鹏琳介绍。
曾经由于同质化竞争,雷鹏琳的制伞厂陷入亏损困境。如今靠着个性化设计,不仅救活了濒临倒闭的伞厂,还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。“希望在这条‘个性化’赛道上继续走下去,走得更好。”雷鹏琳说。
数字消费
智慧添翼“增动能”
“不到半个小时,2千单已经拍完,再来一轮产品介绍,之后再上架1千单。”在后台,一台电脑、一套文案,王海芳紧盯实时销售数据,掌控售卖节奏;在前台,现场售卖讲解声情并茂,而主播其实是一位“数字人”。
“消费者随时都可能下单,但我以前没接触过直播带货,既不了解规则,培养专业主播成本又高,眼看直播带货形势一片大好,只能干着急。”提起之前的境况,常年从事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王海芳十分感慨。
2022年6月,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结对帮扶昭觉县,不仅手把手教学直播带货,还带来了“数字人”技术。“真人主播只需录制一两分钟的短视频,搭载到大模型训练后,就可以‘生产’出一个表情、动作、口型与这名主播无异的‘数字分身’。”相关技术人员介绍。
在四川省昭觉县,一位真人主播在绿幕前录制视频用于形象复刻。人民网 王雪彤摄
工作人员正在后台选择适合的数字主播形象。人民网 王雪彤摄
王海芳笑着跟记者算账:“‘数字主播’直播带货以来,公司人员没有增加,去年为昭觉县土特产带货销售额达到500多万元,加上特色农副产品,总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,效益比前年翻了两番。”
工作人员分拣、打包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礼包。王海芳 摄
“老家有新事”系列报道
在新家园兴业 在家门口“致富”
贺新春年味浓 “新老人”乐享新生活
回家路“近了” 致富路“宽了”
从春运到“村晚” 用“新”过年花样多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